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自從有了小朋友之後,

我和先生都在上班,平時也都很忙,沒什麼時間幫小孩照寶寶寫真。

文章標籤

doctorlin0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昨天到淮海路蘋果店,偶然逛進旁邊的UGG專賣,說產品全是進口的,款式的確勝人一籌,不過價格也是“高處不勝寒”,基本都在四位數以上。 朋友感嘆,進口商品價格貴點也算了,問題是現在商店裡一般性的成衣品牌,價格定得也實在離譜了,難怪CPI數據出來,老百姓都說太低呢。   受此刺激,記者好好逛了逛商店做了番調查,感受到的是“不一般的震驚”。 都說棉花漲價好比“棉裡針”扎人疼,“千年極寒”催促著消費者早買冬衣,可商店裡的冬衣價格漲得真有些野豁豁了。 棉花等原料的漲幅不過10%左右,但部分冬衣的漲幅已經接近100%。 難道棉花漲價已經波及到成品冬衣,可也沒這麼大影響啊。 個中原因並不簡單。   漲價陷阱,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  白領丁小姐一直是某品牌成衣的忠實客戶,可面對新款冬裝,標價牌上的數字嚇了她一跳:一件與去年類似款式的棉馬甲,去年200多元,今年600多元。 市場上雖並非個個品牌漲幅都超100%,但在眾多時尚品牌中,冬衣標價比去年上漲30%至40%的比比皆是。 部分品牌不僅漲價,質量也有所下降。 關注另一品牌的何小姐說,該品牌的羊毛大衣原先定價1980元,去年漲了一次到2380元,今年幾乎一模一樣的款式,標價已達2980元,而羊毛成分則從100%變成了80 %。   價格漲了,料子差了,成本影響真有那麼大? 業內人士直言,成本絕非主因。 “一個願打一個願挨”的消費心理和“人來瘋”的宣傳噱頭,是價格上漲的重要推手。 大部分時尚品牌的目標消費群體都有一定經濟實力,他們雖對價格變化敏感,但品牌忠誠度比較高,“就好比奢侈品LV包,很多人都知道它的成本只是售價的幾十分之一甚至幾百分之一,可還是爭著買”。 正因為有這種消費心理,品牌就樂得借助原材料漲價的宏觀背景大幅提升產品定價,而且同款冬衣漲價幅度基本一致,這也是品牌間的“潛規則”。   與此同時,坊間曾傳的“千年極寒”也被商家拿來大做文章。 儘管專家對此已經闢謠,但商家依舊不放棄藉口,拼命勸說消費者儘早添置冬衣禦寒,並將此作為冬衣價格堅挺向上的理由之一。   不是棉花惹的禍,卻放大成本效應   不可否認,原材料漲價確實會影響到成品市場,但來自專業人士的意見是:“三季度以來,棉花、羽絨等漲幅很大,可要說影響市場上銷售的服裝,傳導速度沒有那麼快。現在的漲價有相當一部分是'人來瘋'式的跟風。”   上海市服裝行業協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,目前受原料漲價影響,壓力最大的是中間環節的布料、印染等生產企業。 對於品牌成衣企業來說,原料並不是價格的最關鍵因素。 比如原先每100克10元的灰鴨絨,現在漲到20多元,表面看成本價翻了一倍,可一件羽絨服總共用絨才100多克,也就增加十幾元成本。 此外,一般品牌服飾的生產週期在半年以上,即早在今年春天就已經開始生產冬衣了。 春天的原材料價格還沒有那麼高,所以冬衣的成本也不能用現在的原材料價格衡量。 如果非要說原材料漲價會影響到成衣零售環節,那也該到明年春夏季才有所體現。  


文章標籤

doctorlin09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